1.课程负责人
基本 信息 | 课程负责人 | 吴婷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3.1 |
最终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术职务 | 讲师 | |||
学位 | 硕士 | 行政职务 | | |||
所在院系 | 工商管理学院 | |||||
通信地址(邮编) | 南通市青年中路136号 | |||||
研究方向 | 电子商务 | |||||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时数;届数及学生人数等)(不超过五门);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从事成人教育的经历;在本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网店经营与管理,专业课,64课时,5届,300人。 2、电子商务概论,专业基础课,48课时,5届,260人。 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专业课,48课时,5届,270人。 4、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专业课,32课时,5届,270人。 5、网店经营与管理实训,专业技能课,30学时,5届,300人。 二、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10年获院级课程改革说课比赛二等奖。 2、2011年获院级课程改革说课比赛三等奖。 3、2013年获院级课程改革说课比赛一等奖。 4、2016年获院微课比赛三等奖。 多年来从事成人教育相关工作,曾经主讲多门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农村电子商务等。在本课程中,主讲教师承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指导等工作。
| |||||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主持课题 (1)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研究”一项(编号2012SJD630092),已结题,2012-2015 (2)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江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编号2015SJD659),进行中(2015-2017) (2)主持院级课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的研究”(编号TNJK201207),已结题。(2012-2015) 二、发表论文 (1)江苏省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策略分析,商业经济,2014.12上 (2)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对外经贸,2014.11 (3)南通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 (4) 构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7 (5)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1 三、获奖情况 (1)南通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获南通市社科学术大会获三等奖,2013年
|
主讲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基本信息 | 姓名 | 性 别 | 出生年月 | 单位 | 职称 | 学科 专业 |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工作 | |
吴婷 | 女 | 1983.1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讲师 | 电子商务 | 主讲教师,课程设计 | ||
张琴 | 女 | 1982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讲师 | 电子商务 | 主讲教师 | ||
岳龙 | 男 | 1988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初级 | 电子商务 | 主讲教师 | ||
刘会丽 | 女 | 1976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讲师 | 市场营销 | 主讲教师 | ||
王利云 | 女 | 1969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副教授 | 国际贸易 | 教学辅助 | ||
张海英 | 女 | 1978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副教授 | 法律、国际贸易 | 教学辅助 | ||
陶怡 | 女 | 1978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讲师 | 国际贸易 | 教学辅助 | ||
陆峰 | 男 | 1977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讲师 | 农业经济管理 | 实训指导 | ||
朱建东 | 男 | 1968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教授 | 计算机技术 | 实训指导 | ||
何淑娟 | 女 | 1971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副教授 | 计算机技术 | 实训指导 | ||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 说明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配置情况。 参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共9名,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3名,讲师4名。其中45岁以上教师3名,35-45岁教师4名,35岁以下2名。其中硕士6人 本科生 2人。 | |||||||
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著作和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教学研究课题: 名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的研究,来源: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年限:两年,主持;名称: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研究,来源: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年限:三年,主持。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著作和论文: (1)《电子商务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2015年; (2)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策略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独立作者,2015; (3)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独立作者,2015; (4)高职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为例、南方职业教育学刊、独立作者、2015年; (5)高职营销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独立作者、2015年; |
3-1 教学理念 |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基本理念 以就业为目的,以淘宝网店为依托,根据网店岗位职能需求,详解网店运营各环节,设计实战型培训体系,训练实战型网店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以就业为目的,以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为依托,根据网店岗位职能需求,详解网店运营各环节,设计实战型培训体系,训练实战型网店人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学做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实地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
3-2 课程总体设计 |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评价方式以及共享思路。 (一)课程内容组织 以企业真实业务为背景构建学习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任务为驱动,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本课程为情境教学模块化课程,建立了教学内容遴选机制。本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网店规划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情境模块,每个情境模块的内容又由若干个任务过程组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教学。采用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共享、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共享、现场“教、学、做合一”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在模块教学中不断引入电子商务网店经营的新技术和新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跟网络发展的前沿。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 建立“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三)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侧重过程性考核,对过程学习在网上进行记录和考核,并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课程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60%+终结性考核成绩*40%。多种形式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断改革并完善评价机制。 课程通过网络开放共享。 |
4-1课程建设目标及预期效果 |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以经济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为基础,主要内容为网络开店实际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的知识。本课程内容根据“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模块揉合成一体,按现场“教、学、做合一”等方式展开教学,在实训的过程中融合店铺美化、订单处理和售后服务等理论理解与技巧训练基础,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运用掌握的相关的知识实际运营一个网上店铺。 (2)能力目标 在情境教室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网上开店的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态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各种计划和活动的能力、对社会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并及时调整适应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同时,能运营自己的网上店铺,为今后进一步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 (3)素质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带动式教学、项目教学、分组实训、现场体验等实践教学,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个人创业应具备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迁移。 (二)预期效果 (1)完成了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特色、针对性强、实践效果良好的课程体系。 (2)编写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实习计划、试题库、习题集、教案等相关辅助教材及教学文件资料,形成了较为完善且实用的课程教学资料体系。 (3)录制了教学视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形成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建设了内容丰富、能实现师生互动的课程网站,解决了学生助学、教师助教的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了师生教与学的空间。 |
4-2 课程建设实施步骤、方法 |
(一)课程建设实施步骤 (1)教学团队研讨课程建设计划 (2)准备课程申报的相关材料:如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实习计划、试题库、习题集、教案等相关辅助教材及教学文件资料,形成了较为完善且实用的课程教学资料体系。 (3)拍摄授课视频。制作精美的课件,组织教学团队教师拍摄教学视频。 (4)网站建设。设计网站相关栏目,上传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并不断完善网站内容。 (5)课程使用与维护。提高课程的使用率,利用网站与学员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二)课程建设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法等了解学员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制作出符合成人教学教学特点的共享课程资源。 (2)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开设、资源购买等形式,开发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动画片、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
4-3课程建设的创新点 |
(1) 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教学内容,学习情境环环相扣,共同完成“网店建设与运营”这一工作。 (2)提供基于安卓系统,IOS和微信方式下的移动学习端,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 (3)增加了拓展资源,工种证书栏目。学生可以获得电子商务师工种证书考试的相关材料和帮助。
|
5-1课程建设基础(含课程现状、课程评价及教学效果) | ||||||||||||||||||||||||||||||||||||||||||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我院与阿里学院合作开发的校企合作课程,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的授课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成人教学的学生。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主要有: (1)实施了以项目化为特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形成了相配套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文件; (2)已经建成院级精品资源库1套,院级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包括课件、讲义、教案、视频、试卷、习题等课程资源较充足,已投入使用并在不断完善。 (3)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多次参加院级教学改革比赛,获得一致好评,获一、二等奖。 (4)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模拟创业技能竞赛”电子商务企业技能赛项一等奖。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技能赛项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江苏赛区二等奖等好成绩。 (5)精心制作了微课,参加院微课大赛,获三等奖两项。开发制作了本课程的部分教学视频,开发了网络课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和优化,本课程已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视频资料,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为组织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5-2基本资源清单 | ||||||||||||||||||||||||||||||||||||||||||
| ||||||||||||||||||||||||||||||||||||||||||
5-3拓展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 | ||||||||||||||||||||||||||||||||||||||||||
1、工种证书:电子商务师相关复习材料,包括报名通知、课程标准、知识点总结、历年真题等。这部分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工种证书考证的相关知识,锻炼网页设计、电子商务实验室操作等技能,并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证书。 2、提供基于安卓系统,IOS和微信方式下的移动学习段,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
|
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成立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了组织保证。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有如下方面:建立精品课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师资队伍培训投入力度、保证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奖励每门5万元作为建设经费、支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在教师的聘任和晋级提薪等方面实施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和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予以倾斜和奖励等。这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了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员保障。学校专门建立了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用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资源的集中存放与发布,专门建立了教室用于精品课程全程录像,并由图文信息中心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时统筹兼顾共享资源课程、重点专业和实验室建设等建设项目,做到资源整合,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了条件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