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3银河(股份)有限公司-Baidu百科 NO.1

具体实施方案

发布者:浦玲玲发布时间:2018-12-25浏览次数:31

1试行“工学结合、双轨并进”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将试行“工学结合、双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本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林森物流、苏宁物流、京东物流、顺丰物流、圆通物流等多家行业内优质物流企业深度融合,融入物流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和企业文化,构建“工学结合、双轨并进”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期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基础理论学习,第2学期开设专业课之前,企业进行认知实践,第3学期进行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及校内仿真实训,第4学期根据学生对企业岗位运作的认知,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爱好兴趣及特长,将专业课实践学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有企业师傅指导实习,第5学期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独立完成工作。学生经过在校学习,已经具备有关实习岗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企业跟岗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与企业指导老师随时沟通交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双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实现了“五个共同”,即校企人员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校企人员在实践环节进行共同管理,校企人员共同实施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评价,校企师资进行互相聘用,校企合作研究成果双方共享。通过“双轨并进”的人才模式实现了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人才共育过程。

2建立适应物流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1)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后,根据第三方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将工作岗位任务明确细化。根据物流行业、物流企业标准,结合物流师职业标准,经过前期的人才需求调研。校企共同研究实岗育人的实施要求并提供保障条件,通过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有效推进实岗育人。

我们针对从事物流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同时根据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物流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围绕岗位需求架构课程体系

适应“工学结合、双轨并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按照物流岗位设置和岗位任务要求以及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基础能力和物流专业技术能力,确定所需要的知识,进而形成支撑课程。课程体系由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程构成。

3深化教学改革,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

1)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操作贯穿课程教学始终,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实务、市场营销等三门课程已先期开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其他课程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2)研发编写特色教材。依托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和丰富的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研发编写一系列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包括物流管理概论、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管理学基础等7部教材。

3)建设特色教学资源库。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包含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内容要素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继续完善现有9门院级共享资源库的基础上,建设两门高水平的省级教学资源库:物流管理概论、仓储与配送管理。

4建设智慧物流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3年内新建“物流方案设计实训室”、“物流管理沙盘实训室”、“智慧物流技术应用实训室”三个校内实训室,改造“物流综合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巩固和完善现有8家校外实训基地的条件下,新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家。利用学院建设的 “支点大学生创业中心”以及院内“创新公园”等开展实战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物流创业。

5以教师实践为基础打造双师团队

建立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分批选派8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以及教育部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培训点以短期进修、顶岗锻炼等方式接受培训,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培养一批获得中高级物流师、物流经理人、会计师、经济师的双师素质教师,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6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建设

1)在已有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师听课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健全教学激励机制。同时,完善教学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调控的控制机制。学院要建立多层次的教学信息收集体系,通过学院领导、教研室两级督导、定期开展阶段性教学检查、院主任电子信箱、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期末试卷分析等多种渠道,确保教学质量信息能真实、有效和及时的反映实际情况。

2)建成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和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规范学校、企业在学生实训教学、企业经营生产方面的行为。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训基地管理组定期对学生顶岗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企业方主要负责过程性考核,在实行过程性考核中,主要从学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态度、操作规范、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学院教师主要负责总结性考核,在实行总结性考核中,学院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评定给出鉴定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材料给出综合评定成绩。

7利用培训基地,积极服务社会

1)社会培训:通过培训课程开发与岗位技能标准建设,为企业员工能力培养和能力考核提供依据;为企业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拓展社会下岗人员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退伍士兵培养等服务功能。

2)服务地方: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同承担研究课题,为长三角和南通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成为社区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中心,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3)技术服务: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信息联系,以满足企业对物流技术的需求为目标,在为企业提供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物流市场调查分析等咨询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企业提供物流系统工程规划、价值工程构建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


Baidu
sogou